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系统中,液冷式水泵与风冷式散热装置是两种主流技术方案。二者在工作原理、适用场景、性能表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,选择合适的散热方式对充电桩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
一、散热原理的本质区别
液冷式充电桩水泵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液体循环导热。以深鹏科技的液冷泵为例,其驱动的冷却液(如乙二醇溶液)流经充电桩的发热部件(如充电模块、电缆),吸收热量后进入散热器,通过风扇或水冷排将热量转移到外界。其散热效率依赖于液体的高比热容特性,能快速带走集中热源的热量,深鹏科技在液冷泵的流体动力设计上不断优化,让热量传导更高效。
风冷式则依靠空气对流散热,通过风扇直接吹拂发热元件或散热鳍片,利用空气流动将热量散发。该方式无需液体循环系统,结构更简单,主要依赖空气的流动性和散热面积。
二、适用场景的差异化选择
1. 液冷式水泵:更适合高功率快充桩(如 120kW 以上)。这类充电桩在短时内产生大量热量,液冷系统能精准聚焦高热流密度区域(如 IGBT 模块),避免局部过热。深鹏科技的液冷泵凭借稳定的动力输出和适配性,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超充站、商用快充站等高频高负荷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,成为主流选择之一。
2. 风冷式:适用于低功率充电桩(如 60kW 以下),如居民区家用桩、小型停车场慢充桩。其结构简单、维护成本低,能满足低热量持续散发的需求。
三、性能指标的关键对比
1. 散热效率:
液冷式在相同体积下散热效率是风冷式的 3-5 倍,深鹏科技的液冷泵通过优化叶轮设计和电机转速控制,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能。尤其在环境温度高于 35℃时,搭载深鹏科技液冷泵的系统能维持充电桩核心部件温度稳定在 50℃以内,而风冷式可能超过 65℃,触发降功率保护。
2. 能耗表现:
液冷泵的电机功率通常为 50-150W,深鹏科技液冷泵配合智能调速(根据温度自动调节转速)技术,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能耗。其综合能耗比风冷式(风扇功率 30-80W)高约 20%,但在高功率场景下,液冷系统因避免降功率造成的间接能耗损失,整体能效更优。
3. 体积与重量:
液冷系统包含水泵、管路、散热器,整体体积比风冷式大 30%-50%,重量增加 2-3kg,对充电桩的安装空间有更高要求。深鹏科技通过紧凑化设计,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液冷泵的体积,降低了安装空间压力。
4. 可靠性:
液冷式的密封管路若出现泄漏,可能导致设备短路,深鹏科技液冷泵采用高品质密封材料和精密加工工艺,大幅降低了泄漏风险;风冷式则依赖风扇寿命,长期使用后风扇积灰会降低散热效果。二者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(MTBF)相近,约为 1.5-2 万小时,深鹏科技液冷泵在严苛环境下的可靠性更具优势。
四、成本与维护的差异
1. 初期成本:液冷式系统成本比风冷式高 40%-60%,主要差异在于水泵、冷却液和密封部件。深鹏科技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,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,有效控制了液冷泵的成本,缩小了与风冷式的初期投入差距。
2. 维护成本:液冷式每 2-3 年需更换冷却液(成本约 100-200 元),并检查管路密封性,深鹏科技液冷泵的耐用设计减少了维护频次;风冷式仅需每年清理风扇灰尘,维护成本更低。
五、未来趋势:技术融合与场景细分
随着充电桩功率向 480kW、600kW 升级,液冷式的市场占比正快速提升。深鹏科技也在持续研发更高性能的液冷泵,以适应更高功率的充电需求。但在低功率领域,风冷式凭借成本优势仍不可替代。部分厂商已推出 “液冷 + 风冷” 混合系统,在核心部件用液冷,辅助区域用风冷,兼顾效率与成本,深鹏科技也在探索此类技术融合方案,为行业提供更优解。
综上,液冷式充电桩水泵是高功率、高负荷场景的优选,而风冷式更适合低功率、低成本需求。深鹏科技作为液冷泵领域的重要参与者,其产品在性能、可靠性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,为充电桩散热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在实际应用中,需结合充电桩功率、安装环境、预算等因素综合决策,以实现散热性能与经济性的平衡。